在剛剛成功舉辦的2022上海分子診斷專科分會 — “腫瘤分子診斷前沿理論與技術高峰論壇”會議上,翁文浩教授對Septin9甲基化檢測原理及在結直腸癌中的臨床應用做了細致講解。
首先,翁教授系統分析了結直腸癌流行病學、病因分類及分子分型,并提到結直腸癌的早診早治能夠切實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是降低患者疾病痛苦和經濟負擔的關鍵。對比常見的結直腸癌早篩早診方法,臨床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方便、準確、非侵入性的結直腸癌早檢手段,而血液甲基化檢測方法則為臨床及患者帶來了新的檢測選擇。
Septin9甲基化是適宜的結直腸癌檢測指標
翁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一項國外研究,該研究從56個與結直腸癌相關的候選生物標記物中篩選出三個診斷效能較高的基因如TMEFF2、NGF2以及Septin9,作為最具潛力的結直腸癌早期診斷和監測疾病進展的分子標記物,Septin9基因檢測的靈敏度高達69%,能夠區分結直腸癌和癌旁組織。翁教授重點闡述了Septin9基因甲基化在腸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Septin9基因上僅 V2啟動子區第三個CPG島甲基化與結直腸癌高特異性相關,基于熒光定量PCR技術,對甲基化的模板DNA進行擴增,并通過blocker將野生型DNA 掩蓋來抵抗背景干擾,大幅度提高了產品的檢測靈敏度。翁教授通過大量文獻的研讀及整理分析,對于結直腸癌早篩早診以及預后評估方面分享了自己獨到的觀點:1)Septin9甲基化檢測結直腸癌靈敏度達70%左右,特異性90%左右,能夠很好地鑒別結直腸癌患者與健康人群,當然對于結直腸癌和腺瘤的區分還需更多數據支持。
2)Septin9甲基化檢出率與結直腸癌分期呈正相關,分期越晚,陽性檢出率越高,并且可以輔助結直腸癌的分期及反映腸癌患者的預后。3)Septin9甲基化檢測陽性率與部位無關,相比FOBT、CEA和CA199有更優秀的診斷能力,在聯合常規腫標、糞便隱血、內鏡及影像學等檢測手段,可大幅度提高結直腸癌診斷的靈敏度。4)Septin9甲基化檢測三孔算法是國際標準,目前國外2/3算法應用較多,可以減少一定的假陽性,國內應用的1/3算法能夠提高檢測靈敏度,這對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更高。5)Sepitn9檢測不僅能應用于結直腸癌的早篩早診,可以通過??Ct值的變化來評估手術效果及監測復發轉移,Septin9甲基化水平變化的動態監測同樣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6)Septin9 檢測對于Lynch綜合征患者的靈敏度可達70%,能很好地提示患者是否需要進一步行腸鏡檢查。7)美國胃腸病學會(AGA)在最新的臨床指南中,推薦將Septin9檢測納入到結直腸癌患者非創性檢查中,相信隨著后續臨床應用數據的積累,該指南將明確推薦及使用建議。8)如今越來越多結直腸癌相關的甲基化產品在臨床中得到應用,如血檢產品Septin9,糞檢產品SDC2、miR-34a、BMP3等甲基化檢測,希望通過大量臨床驗證將最優質的產品推向臨床,更好地服務于臨床醫生和患者。在精彩報告的最后,翁文浩教授指出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相比于其他結直腸癌檢測手段,無論從靈敏度和特異度,還是患者依從性來講,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屬于結直腸癌比較理想的無創檢測手段。翁教授也希望未來該項目能廣泛地應用于臨床,與其他癌癥相關基因聯合檢測,應用于腸道腫瘤患者的療效評估及復發監測,去實現真正的患者個體化診療。